一、入料异常处理
协助制程以及CQE(Certified Quality Engineer 的缩写,即注册质量工程师或客户服务的质量工程师)对产线原材异常和客诉原材异常进行处理。
二、不良原材
MRB(Material Review Board 的缩写,即物料复核报告或生产评审委员会,一般由品质部、物料部、总工办、制造厂、经营部负责人等组成)对供应商进行索赔;
针对严重不良,向供应商提出8D要求,并跟踪纠正措施有效性。
三、供应商质量开发
协助供应商对产品和制程进行质量改善。
四、供应商绩效评定以及质量改善推动
A.每月对供应商的入料,上线品质状况,报告回复的时效和配合度等进行综合评定;
B.每年度对供应商进行定期稽核,当供应商绩效评定下降或重大异常发生后对其进行不定期稽核;
C.定期与供应商召开品质会议。
五、新供应商的开发认证
与采购,产品,制程,环资等部门对新供应商的新开发认证。
六、检验人员培训和SOP制作更新
对检验人员等进行检验手法,环境和标准方面的培训;
对检验标准的修订制作和宣导。
1.物料切纸或分页纸时,切边不平整。如果后续的定位是基于切边,就会存在模切件偏差的隐患。
处理方法:明确离型纸裁切或分切时物料或“S”边差的要求,并量化测量;切胶后的存放条件要按规定执行,防止橡胶物料相对于转鼓移动,影响混炼。
2.PET原纸产品第一次复合一般以切边或分条边为主;一次模切时一般会打定位,二次模切时会用之前模切时的定位孔来定位。此时,如果再次冲压三次模切时的定位孔,两个定位孔会有相对必要的偏移,这将对最终模切件的尺寸产生影响。
处理方法:模切后二次冲定位孔时,一次模切的速度、二次复合的速度、两种材料的相对位置是影响二次模切的关键因素,二次模切时的定位调整。
模切压痕的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、
一、彩盒纸边切口不光洁
产生的原因有二方面:
一、模切刀质量不良,模切适性差,刃口卷口反白、钢刀刃口磨损严重,产生挤断现象;当然如机器模切校板未能遵循操作规范,垫纸应用处理不当,都会产生压力过重,提早使刀刃损坏。
解决方法:首先根据模切纸张质量、数量选择不同质量、特性的模切刀,提高其模切适性;校板压力要由轻到重;经常检查钢刀刃口及磨损情况,如损坏需即时更换新的钢刀;一般采用德国、日本进口的刀耐用性较好。
二、可能是选择海棉弹垫不合理,或者是海棉弹簧的耐疲劳度不行;
解决方法:当即更换海棉弹垫;为了避免类似现象重复性发生,建议选用专业的模切海棉胶,目前市场上多数是EVA材质的弹垫,回弹速度及耐疲劳性欠佳。
二、模切后纸板卡在刀板上
重点原因是:
刀口周围贴的海棉弹垫过稀或硬度不够,引起回弹力不足,狭窄位无法弹出,或海棉弹垫选用不合理、粘贴不合理;其二是连接点打的太小或不合理,模切压痕时断裂。
解决方法:
可根据刀模的钢刀线分布情况,合理选用不同硬度的海棉弹垫,粘贴时不同位置粘贴不同海棉弹垫;打连接点采用专业的打点机或委托刀模制作厂家提前打好连接点(水口)。
三、模切压痕位置不准确
产生故障的原因有:
纸板印刷过程中变形或伸张,套印不准。模切机牙排不稳定,导致模切输纸时位置不一致。刀模尺寸与印刷面不相符,模切与印刷的线位未对正。
解决方法:
根据印刷品实际情况,重新制作刀模板。调整模切输纸牙排,使其输纸位置保持一致;要求刀模制作刀模时避免木板伸缩问题,以及刀缝要精准;减少印刷和材料本身缺陷对模切质量的影响。
四、压痕不清晰有暗线、炸线
暗线是指不应有的压痕;炸线是指由于压痕压力过重,纸板断裂。
引起的原因有:
纸质太差,纸张含水量过低,使其脆性增大,韧性降低。压痕钢线选择不合适;纸张厚度计算不正确,压痕槽宽选择不合理;模切过程中压痕线移位。
解决方法:
注意保持适当的纸张湿度;应重新计算并调整压痕钢线规格;配套合适的压痕线高度和槽宽度;钢底板上尽量不要有油性产生,从而出现粘贴压痕线贴不牢的现象;单量大、盒型小尽量选用纤维底模或钢模,有效避免移位和压痕不清晰问题。